肠胃病有多广泛,小到三岁,大到100岁,几乎没有人敢说自己的肠胃没毛病。
小王今年才12岁,但已经被胃病折磨坏了。自打两年前吃雪糕得了胃炎之后,一直有乱吐口水的“后遗症”,这都两年了,一去别人家做客也是乱吐口水,很多家长都不愿意孩子和他一起玩了……
老张今年65岁,也算是“老胃病”患者了,刚开始的时候不能吃凉的、喝冰的;到后来,吃点水果就拉肚子,有的时候菜懒得热,吃点凉菜,肠胃两三天都恢复不了。
肠胃疾病,患病人群真的是太广泛了,但很多人都是等到患病之后,才意识到严重性,才想着去养胃,去调控饮食,但那个时候效果并不是很好。
其实,很多肠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只要这些伤肠胃的事情咱们不做,就已经能很好的保护它们的健康了。
肠胃是如何工作的?
在避免伤胃之前,咱们先看看胃部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
饱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
胃部就像气球一样,大小是可以变的,随着食物逐渐充盈胃部的空间,胃部撑大到一定的程度,胃部的神经感到接受的食物已经够多了,就会向大脑发出信号。然后,大脑感受到了这个信号,就会释放“信号”,让你感觉到已经“饱了”。
但是从胃部发出信号,到大脑接收到信号,然后再到某些信息物质的分泌,让你感受到饱,这一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如果吃的很快,感觉到吃饱的时候,可能已经“撑”了,而且这种过饱的状态,也会给胃部带来很大的压力,不利于胃部的蠕动,影响食物的消化时间。所以吃饭的时候,不能吃的过饱,一定要细嚼慢咽。
而在食物的刺激下,胃部会分泌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质。在胃酸的作用下,再加上胃部的蠕动,食物会初步溶解成像面糊一样的糊状物,叫做食糜。
食物转化成食糜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如果食物咀嚼的够碎,自然更容易溶解到胃酸中,这样胃部压力也会很小;如果囫囵吞枣的,食物块比较大,消化的时间就比较长,胃部的压力就比较大。但总体上来说,从食物到食糜的过程,大概需要4~6个小时。
食糜其实就是磨碎了的食物,但是身体吸收营养是从分子层面上进行的,有些大分子物质,人体是无法吸收的。所以这个时候,胃蛋白酶逐渐发挥作用,把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便于人体吸收。
从上面食物到到食糜的过程中,咱们知道了一点养胃的方法,即:尽量吃慢一些哦!
那食糜进入肠道之后,又要经历什么过程呢?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食糜可以认为是初步被碾碎了的食物,食物营养被吸收的过程,大部分是在肠道完成的。
肝脏中分泌的胆汁,胰液中的很多消化酶,可以把食糜中的脂肪、多糖、蛋白质等物质,变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脂肪酸、氨基酸和单糖。这些营养物质会被小肠粘膜吸收,而剩下的难以消化的食糜,会排入大肠,最后排出体外。
但是要注意,辛辣刺激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出现糜烂,所以,为了肠道健康,还是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上述整个消化过程大概需要12~24小时之间。
我们可以看到,在吃饭后的一段时间,牵扯到了胃酸的分泌、胃部的蠕动、食糜的形成,而这些对肠胃安全至关重要。所以,吃饭后这几件事,要少做。
饭后的时间很重要,这几件事情要少做
1、饭后立即“走两步”
很多人认为,肠胃蠕动可以促进消化,于是喜欢饭后“走两步”。
胃的容积大约有1L左右,吃饱了之后的还是挺重的。而胃部的固定,全靠韧带“拉着”。饭后就运动,会让胃不断的牵拉韧带,时间长了,韧带松弛,就会出现胃下垂的症状。
当然,肯定不是饭后走一两次就会引起胃下垂了,可是很多人都有饭后散步的习惯,时间长了,就有影响。所以,饭后尽量隔30分钟,再去散步比较安全。
2、吃完饭就躺下
吃完饭后就躺下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可能会伴随胃灼热、反酸、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的出现。
装满水的瓶子,如果瓶子被放倒了,里面的水就会流出来。胃部也是一样,刚吃饱,会分泌胃酸,躺下后胃酸可能会反流到食管中,灼伤食道粘膜,引起疼痛和不适。
所以,吃完饭尽量别躺下,坐一会和站一会都行。
3、饭后立即洗澡
首先就是饭后血糖比较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而且洗澡的时候空间较为封闭,再加上水蒸气较多,容易出现缺氧,出现头晕、头疼,甚至昏迷。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的患者,还可能会导致脑梗、心梗的出现。
所以,无论是为了肠胃,还是为了健康,饭后一个小时都不建议大家洗澡。
医生有话说
十个人,九个有胃病,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尤其是在物质经济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
而肠胃病的大部分诱因还是和生活习惯有关,所以生活中,不仅要注意饮食,还要知道吃完之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咱们的肠胃才能健健康康。
吃的再好,吃的再有营养,肠胃不健康,身体吸收不了,这不就是“暴殄天物”吗?
饭后三不做,你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