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上充斥着一些关于肠镜检查的言论,说做一次肠镜就能保10年平安,有的甚至说可保17年不得肠癌,事实果真如此吗?
肠镜是预防肠癌最有效的手段
一般认为,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腺瘤性)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一般需5-15年,但个体差异不同。
大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它由于很少引起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
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才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
因此要确诊肠息肉,就必须依赖结肠镜检查。其他任何仪器设备都不能发现它。
大部分的结直肠癌都是从肠息肉或炎症演变而来的,大致过程如下:
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腺癌→晚期腺癌
这个过程很漫长,至少需要10年,甚至二三十年。
也就是说肠癌的前身是肠息肉,那么,切掉肠息肉就等于拆除了定时炸弹,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
近期,《内科学年鉴》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一次阴性的结肠镜检查结果,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有关,持续时间长达17.4年,但只有高质量的肠镜检查才会产生这种“深刻和稳定”的作用。
这项纳入16.5万人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推荐的结肠镜筛查10年间隔是安全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也曾经说过:“如果你超过45岁还没做肠镜的话,年底之前你一定要做一次肠镜,做一次肠镜管你五年、十年没问题,你不会得结直肠癌。”
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完全是这样!
做一次肠镜真的能保10年平安吗?
李院士和《内科学年鉴》所说的言论,并没有错,只是被断章取义了,基于两条基础:
第二,是非高危人群。
对于没有息肉、或者只有良性息肉、未发现腺瘤的非高危人群来说,一次肠镜足可以保证10年没有问题。
因为即使从新长出来可以致癌的腺瘤性息肉,它从腺瘤到癌变一般需要5-10年,就是说,首次肠镜没问题,10年后一般也没有大问题;
但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就不一定了。(详见下一节)
关于高质量的肠镜,包括肠道准备、医师的素质和经验、设备情况等,都会受到影响。
另外,肠镜检查也会受到如下因素影响:
首先,腺瘤性息肉容易复发,或者说再长出新的来;
第二,万一首次切除不彻底,留有残基,他可能还会死灰复燃;
第三、肠道结构复杂,有很多褶皱,某些小的可能会被遮挡;
第四,因为肠镜检查要充气,肠腔拉伸后,一些小的息肉会被拉的扁平,而不易发现;
第五,并非每个人的肠道准备都很干净、很理想,不合格的清肠,粪便可能会正好遮挡了那个坏蛋。
所以,只有高质量的肠镜检查才能确保10年平安。
还有,虽然说腺瘤癌变需要5-15年,这只是个大数据,但个别人也会发展得很快,甚至三四年就会癌变。所以,一旦检查出来是肠腺瘤性息肉,一定要记得按医生说的频度去复查。
到底应该间隔多久做一次肠镜?
不同的人群,肠镜检查的间隔是不一样的。
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
1、你如果没有长东西,或者是炎性息肉,也没有其他异常,可以5-10年再做下一次;
2、对于低中风险息肉(非腺瘤性息肉、低风险腺瘤),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3、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1)肠道准备欠佳,影响检查视野者;
(2)因各种原因上次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者;
(3)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者;
(5)大于1 cm的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者;
(6)大于1 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
(7)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不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者。
(8)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也应该加大复查频度,比如45岁后,一年一次。
(9)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需要在10至12岁左右开始筛查大肠癌,每年做肠镜检查,记录息肉的数目,大小,及早的切除息肉。
(10)炎症性肠病:建议在患病8年后开始结肠镜检查,每1-3年一次。
(11)大肠癌术后的患者:大肠癌术后一年之内,必须要做1~2次肠镜检查。随后应根据检查结果,每3-5年进行1次大肠镜检查,或遵医嘱。
我把以上内容做了一个表格,您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