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报告上写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你是不是立刻吓得花容失色?
你是不是立马打开手机搜索?
你搜索的结果是不是“癌前病变“?
于是,从此,你便落下个心病:我要得胃癌了啊!苍天啊!大地啊~~~
一、什么是肠化?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简单地说,就是胃粘膜上有一些肠细胞。
胃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胃酸、消化酶功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肠道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
如果胃粘膜受到损伤,就要自我修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修复的时候它拿错了修复的材料,拿肠细胞来打个补丁,这就是肠化。
还不明白?你可以这样理解:我的瓦屋漏雨了,拿了一把麦草来修补,看起来很不协调,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肠粘膜的功能是吸收的,胃粘膜主要是消化的。所以出现了肠化之后,消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肠上皮化生分为四种类型:
①.完全性小肠化生;
②.不完全性小肠化生;
③.完全性结肠化生;
④.不完全性结肠化生。
A.慢性浅表性胃炎(生理性); B,慢性浅表性胃炎(HP+);C,慢性萎缩性胃炎;D,肠上皮化生
轻中度的肠化,经过去除病因、对症治疗,往往能够逆转,癌变率极低;不完全性的结肠化生,有一定的癌变几率。
二、为什么会出现肠化?
我们的胃粘膜上皮一般每7天更新一次,上皮中存在干细胞,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够分化成熟产生胃粘膜上皮细胞。肠上皮化生常常合并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之下,干细胞分化异常,分化成了肠上皮细胞。
研究证明,肠化的发生主要是炎症刺激,胃粘膜损伤后,修复过程出现了问题,与以下因素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00%会发生活动性胃炎,胃粘膜在长期炎症刺激下,会发生修复错误——即肠化。
胆汁反流:
我们的胃环境是高酸的,PH值在1-2左右,胆汁是碱性的,长期胆汁倒流到胃里,会损伤胃粘膜,胃窦首当其冲,渐渐地就会发生肠化
饮食习惯:
长期吃含亚硝酸盐多的东西(蜜饯、腌腊、烟熏)、吃得很咸、吃得辛辣、缺乏维生素都会让肠化容易出现。
老了:
大于50岁、无论男女,都会不同程度出现萎缩和肠化。有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半生理现象。
三、肠化到底会不会癌变?
以前认为,肠化生是不可逆转的,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症治疗之后,年纪比较轻的,大多数都能够逆转,癌变的几率非常低。
在慢性胃炎中,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十分常见,它与萎缩仍然同属一个生物学阶段,多数停滞不前,仅极个别最终发展成胃癌。
根据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统计,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10%~23.6%,
而在10年内发生癌变的概率低于2.5%。
就是说,每400个肠化患者,只有1个可能会在1年内癌变,在医学上来说这个几率非常低,比交通事故发生率还低。而且,你如果重视胃镜复查,这个几率还会更低。为什么呢?
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并非由正常细胞一跃成为癌细胞,而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在发展成恶性肿瘤之前,要经历多年持续的癌前变化。
因为肠化之后,还有一个不典型增生的阶段,这个阶段还分为三级,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时间,我们都可以积极干预,关键是,要记得复查,随时看看它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见下图。
从肠化到胃癌的过程很漫长:
所以,对于网上“癌前病变”的说法,大可不必整天提心吊胆。
四、肠化需要治疗吗?
实际上对于仅仅有轻度肠化又没有症状的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不需要特别治疗;
但对于中、重度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大肠型化生应高度重视,密切随访,每6~12个月随访一次胃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一旦进展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才建议手术或者镜下干预治疗。
五、我就是害怕,怎么办?
很多人其实不相信医生说的话,坚持相信肠化就会癌变。
那么你可以这样做,以追求逆转:
1、定期复查
2、根除幽门螺杆菌
大部分轻度肠化,根除后胃粘膜组织学状况会得到改善,甚至逆转。
3、对症治疗
比如烧心反酸的,用抑酸剂;消化不良的加消化酶;饱胀的用胃动力剂;微粘膜损伤的,胃粘膜保护剂和修复剂;抗胆汁反流药物剂等等;
4、戒烟限酒、好好吃饭
戒烟戒酒,不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烧烤腌渍的食物,三餐定时定量,适当补充vc,Vb12,硒,叶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