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
那么,发现了大肠息肉,并首次切除以后,需要多长时间再做肠镜?如果发现息肉就处理,是否罹患大肠癌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呢?分述如下,仅供参考。
哪些肠道息肉癌变率比较大?
根据病理类型,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非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
肿瘤性息肉又称腺瘤,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管状绒毛状腺瘤
管状腺瘤虽最常见,但癌变几率相对较低;绒毛状腺瘤(乳头状腺瘤),虽较少见,但癌变的几率却很高;最后,管状绒毛状腺瘤,即上述2类的混合型,兼具了它们的表现,癌变几率也介于它们之间。
非肿瘤性息肉恶变率比较低,一般是比较安全,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继续观察。肿瘤性息肉恶变率比较高,但其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还与体积大小、分型和不典型增生等等因素相关;一般腺瘤直径大于2cm者,约有50%有癌变的可能,而绒毛状腺瘤,癌变的比率会更高。
发现肠道息肉切除后
多长时间做肠镜复查?
因为大肠息肉术后容易复发,所以应定期行肠镜+病理复查。复查的频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
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病人可1~2年随访1次。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
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具体频度由您的主治医师决定。
发现肠道息肉就处理
是否得结肠癌的可能性就不大?
理论上应当是这样,因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治疗,对阻止具有癌变倾向的息肉,向恶性肿瘤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目前临床对于肠息肉治疗,主流观点倾向于在初次发现时息肉时,就给予切除;因为在内镜下摘除息肉,简便、直观、有效、安全;但这不是绝对的。
结语:多长时间做肠镜有具体临床规范;发现息肉就处理,对阻止癌变有意义,但不能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