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顾名思义,它是一种螺旋状的杆菌,主要定植于胃幽门前区,也就是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的唯一能生存在胃中的细菌,它与胃炎、消化道溃疡、胃淋巴瘤乃至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研究显示,胃癌发病率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呈正相关,感染后可能使罹患胃癌的危险性增加2.7~12倍。
幽门螺杆菌为什么和胃癌有密切关系?
首先,之前我们有介绍过,胃窦部的胃癌最为常见,可见胃癌与幽门螺杆菌定植部位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次,有学者提出从慢性胃炎到胃癌发病的序列学说,即慢性胃炎-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最重要病因。
因此,它和胃癌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关联,但尚无直接证据表明两者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阳性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而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也不代表将来不会得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生的明确的危险因素,并不是胃癌发生的直接原因,只是会增加患癌的风险。从胃炎到胃癌的发生需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是在患者本身内在的因素,以及各种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下,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主要有有创性检测和无创性检测两类方法。
有创性检测是在胃镜检查中活检取得胃黏膜组织,通过尿素酶、细菌培养或病理检测获得诊断。
无创性检测包括血清检测法和尿素呼气试验两种。血清检测法特异性高,且可进行定量分析,缺点是不能判断是曾经感染还是目前处于感染状态。
尿素呼气法被认为是幽门螺杆菌检查的“金标准”,其原理是幽门螺杆菌能产生大量的尿素酶,受试者口服13C或14C标记的尿素,尿素被尿素酶分解代谢,30分钟后收集受试者呼气标本,如果能够在受试者的呼气标本中检测到有13C或14C标记的二氧化碳,则可以证实受试者感染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