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需要做胃镜检查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这对治疗来说有很大的作用,不能忽视。接下来,为大家总结一下糜烂性胃炎内镜检查的症状都有哪些,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糜烂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acute erosive gastritis)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本病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临床症状多为上腹部的隐痛或剧痛,伴恶心等症状。少数患者由于原发病症状较重,表现为呕血和(或)柏油样便,出血常为间歇性,部分病人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病情较重,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那么,胃镜对糜烂性胃炎又有哪些作用呢?
糜烂性胃炎内镜检查的症状
平坦出血型:属急性糜烂性胃炎,见于急性胃粘膜损伤,亦可出现于慢性胃炎时(浅表型或萎缩型),一般2—7天愈合。胃镜下有出血灶,通常称为粘膜下陈旧性出血或壁内出血。
不完全型:胃镜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隆起,高约数毫米,直径4—8毫米,呈丘状,中央呈脐样凹陷,形似痘疹,故称为痘疹状胃炎或疣状胃炎。此型隆起较低,中央脐样凹陷大而浅,表面可发现小圆形条状出血痂,有时可见灰黄色或白色纤维坏死区,直径1—2毫米。此型病变尚可恢复,故又称消失型。
完全型:糜烂隆起较高,脐样凹陷较小而深;多数病人仅有数个病灶,分布于胃窦和胃体下部;亦可数目众多,分布于胃窦和胃体;病灶常发生在皱襞顶,有时可使黏膜皱襞增粗,膨大呈息肉状或蛇形状。完全型常久不消失,故称持续型。病理检查除炎症改变外尚有上皮增生、纤维增生、腺体萎缩,常并发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由此看来,胃镜对糜烂性胃炎有很重要的作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