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
“是胃都烂掉了吗?”
“是不是很严重呀?”
尽管糜烂性胃炎在临床上很常见,但很多人看到胃镜报告上的“糜烂”二字,还是被吓得不轻。
那么,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01:胃没“烂”,是黏膜破损了
胃部内壁有一层很薄、很脆弱的组织,我们称之为黏膜层,它具有自我修复的平衡机制。如果胃部负担过重、刺激过强,就会打破这个平衡,造成黏膜破损。
糜烂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破损,破损深度不超过黏膜肌层。它是介于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之间的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
通过磁控胶囊胃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糜烂是一处处黏膜破损。
糜烂性胃炎可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
临床最为多见的是慢性糜烂性胃炎,这里的糜烂可以简单理解为有破损、出血、红肿等症状。
02:糜烂性胃炎严重吗?
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的答案。
急性糜烂性胃炎要及时处理,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慢性糜烂性胃炎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一般可以自愈,但也需要引起重视,如果不及时干预,有可能导致胃溃疡或者胃出血的发生,危害也是不容小觑。
03:哪些因素会造成糜烂性胃炎?
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肾上腺皮脂类固醇等,都可能损害胃黏膜,容易反复发生黏膜糜烂。
应激状态
危重疾病,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败血症、颅内病变、器官功能衰竭等应激状态是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胃黏膜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迷走神经兴奋,使黏膜下静脉短路开放,黏膜缺血缺氧加重,黏膜上皮会受损。
生物因素
吃进去的一些致病菌(沙门氏菌、嗜盐菌等)、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毒素等)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常表现为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饮食因素
长期饮用浓茶、烈酒、浓咖啡等,均可刺激胃黏膜,甚至破坏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损伤。
04:糜烂性胃炎有什么症状?
根据黏膜糜烂的程度和范围不同,患者的表现也不同:
病情较轻
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感或者隐痛。
病情较重
患者可能突然呕血、解黑色大便,医生称之为糜烂出血性胃炎,呕吐物可能是鲜红色的,也可能是黑色或咖啡色的,还可能混有血凝块。
05:糜烂性胃炎需要做哪些检查来诊断?
消化科医生建议,生活中如果多次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倘若没有及时治疗,可能因出血导致贫血,甚至危及生命。
磁控胶囊胃镜检查
非常准确和直观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楚看到胃内黏膜受损情况,可以清楚看到胃内黏膜受损情况。随水吞服一颗胶囊即可轻松完成,高科技的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准确、方便又舒适。
幽门螺杆菌测试
了解胃黏膜糜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大便化验和血液化验
了解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及其贫血程度。
“糜烂”,是不是听起来没那么扎心啦?科学筛查,对症治疗。安“胃”自己,关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