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饮食正当时
正如不少网友的调侃——“每逢佳节胖三斤,消化疾病要当心”。春节长假刚过,消化内科成了患者前来就诊的热门科室之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消化道疾病多数是吃出来的。”何玉琦提醒,春节期间由于饮食中大鱼大肉明显增多、蔬菜摄入较少,易导致消化道疾病高发,节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护消化系统健康。
具体应如何调整饮食?“要少食多餐,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青菜,主食和肉类适量即可,注意要清淡少盐少油腻。”何玉琦提醒,要少吃动物脂肪和内脏,例如蛋黄、鱼子、肥肉含胆固醇较多,高胆固醇人群不宜食用。同时,不吃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少喝酒、浓茶、咖啡,晚餐避免油腻。
良好的饮食习惯究竟有多重要?专家介绍,有研究显示,2017年全球成年人总死亡人数中,约有1000多万人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而其中70岁以下的人群就有500万例,“这个数字大约占全球成年人总死亡人数的22%,已经接近因吸烟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何玉琦说。
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有哪些?“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进食速度较快,喜食辛辣、油腻、甜食、过烫或生冷食物,长期大量饮酒等。”何玉琦说,预防消化道疾病应注意清淡饮食,从低盐、低脂、低糖三个方面做好膳食调整;保证新鲜果蔬的足量摄入,注意饮食多样性;选择合理的烹饪方式,油炸、油煎、烧烤等烹饪方式做出的食物味道虽好,却不健康,应多选择更为柔和的烹饪方式,例如蒸、煮等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保留食物的营养,还不产生有害物质。
早诊早治勿拖延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吞咽,经过食管、胃、十二指肠,这就是上消化道,然后经由空肠、回肠、结直肠,最终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肝脏、胆囊、胰腺这些消化道腔外的器官也参与了消化过程。”何玉琦介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胃食管反流、胃炎、消化性溃疡、肝胆疾病、胰腺疾病、肠道疾病等。此外,消化道肿瘤有很多种,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公众较为关注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消化道肿瘤与饮食有着非常直接的相关性,因此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环境、遗传等因素的作用导致了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何玉琦说,遗传因素是消化道肿瘤的主要病因之一,而同一家庭内的成员一般是共同进食的,如果一定程度上是饮食导致了肿瘤的发生,那么家庭内其他成员也更容易发病。
相关研究显示,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呈年轻化趋势。专家介绍,1990—2019年中国主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变化的分析显示,2019年15—49岁年龄组人群中,结直肠癌、胃癌和胰腺癌的发病率相比1990年上升。“这可能与饮酒、大量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肥胖、久坐以及缺乏身体活动等有关。”何玉琦说,临床研究发现,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治愈率的关键。由于绝大部分的消化道肿瘤在早期并没有典型症状,当出现吞咽困难、腹痛、消瘦、黑便等症状时,可能已经发展到肿瘤晚期。
“对患者而言,首先要关注消化道肿瘤的一些常见症状,例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腹部不适或腹泻、便秘、排便习惯改变等,如有以上不适要及时就医。此外,高危人群应该注意定期进行消化内镜筛查,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何玉琦介绍,由于消化道肿瘤包括数种疾病,其高危人群也有差异。例如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包括食管癌高发地区人群、有食管癌家族史、有食管癌前病变等,而胃癌的高危因素包括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结肠癌的好发人群包括饮食中以红肉(牛羊肉)为主、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的人群,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大便长期不规律(包括便秘或者腹泻)的人群、长期久坐人群。但是,这些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都与年龄相关,例如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为40岁以上人群,而胃癌的高危人群为60岁以上人群。
用好筛查“金标准”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致力于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水平。”何玉琦说,2018年,我国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正式。早癌的诊治需要发挥基层医院的作用,通过深入带教、指导和培训等,提高消化内镜医师的基本功,运用新技术提高早癌诊治水平。与此同时,提高病理科医师的诊断水平至关重要,应加强内镜与病理密切协同,开展消化道早癌MDT(多学科会诊)工作,从而做到共同进步。此外,需要加强健康科普宣传教育,不断宣传早癌筛查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早筛理念。
消化道肿瘤常见的筛查和诊断手段有哪些?专家介绍,常见的筛查和诊断手段可分为无创和有创。常见的无创检查手段主要包括化验检查(血、粪便等)、碳13呼气试验、胶囊内镜以及B超、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有创检查主要包括胃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等检查。其中,胃肠镜是尽早发现消化道疾病最精准的检查方法,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也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在疾病早诊和预防方面,胃肠镜检查的作用不可小觑。
“胃镜检查时因镜身通过咽部引起咽反射,会引起恶心、咳嗽等反应,但检查前一般会口服局麻药来麻醉咽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适。”何玉琦说,肠镜检查过程中需要充气使肠腔扩张,患者会感觉腹胀,而这些不适感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耐受。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进步,目前的胃肠镜镜身较细、柔软,再加上内镜医生的熟练操作,一般不需要过度担心。
专家介绍,胃肠镜检查主要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一些有症状人群、高危人群、不良生活习惯及体检发现异常的人群等。“如果难以克服内心的恐惧,经过评估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选择无痛胃肠镜检查。”何玉琦说,无痛胃肠镜是在普通胃肠镜检查的基础上,先通过静脉给予一定剂量的短效麻醉剂,帮助患者迅速进入镇静、睡眠状态,患者可在毫无知觉中完成胃肠镜检查,并在检查完毕后可迅速苏醒,“一些患者说,感觉做无痛胃肠镜就像‘睡了一觉’,大大减少了传统检查带来的不适感。”(王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