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胃镜,我们经常拿到一张报告,上面写着: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这到底是个多大的毛病?严不严重呢?要不要吃药?
什么是浅表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前叫慢性浅表性胃炎,就是炎症比较表浅。
我们的胃大致分为四层,最外面(胃的最里面,接触食物的那边)的一层叫做黏膜层,浅表性胃炎就是伤害在黏膜层的最表层。
看下面这张图就很容易明白为啥叫“浅表”了。
至于为啥还叫“非萎缩性胃炎”,很简单,是相对于“萎缩性胃炎”来说的,就是因为伤害比较浅,胃黏膜上分泌消化液的腺体还正常。
如果腺体减少了、甚至消失了,就叫萎缩性胃炎了。
我们如果取一点发生病变的组织,放在显微镜下看,就会发现,发生炎症的细胞一般都在粘膜表层,胃黏膜的里面负责分泌胃液、消化酶的腺体基本正常。
这是慢性胃炎里面最轻的一种,一般医生都会告诉你,没什么大问题。
很多医生甚至不建议治疗,只需要改善生活习惯就行了。
当然,大部分医生还会问你有什么症状,还会建议你去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如果做了病理,还会建议等病理有了结果再进一步治疗。
既然 “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部分都意味着基本没有问题,为什么医生还会有这么多的建议呢?
为什么查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100%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而慢性浅表性胃炎80%和它有关。
另外,这个菌是一级致癌因子,是胃癌的元凶,所以要查、要杀。
我国最新的幽门螺杆菌以及胃癌防控指南明确指出:
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肠型胃癌最为有效的可控因素,建议没有抗衡因素的成年人,都要根除治疗,并且越早治疗,受益越大,18-40岁是治疗的最佳时机。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1,根除幽门螺杆菌
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要杀菌治疗,治疗后还要定期复查,以确定是否根除。
如果你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建议家里其他成员也检查一下,因为这个细菌主要是口-口传播,一人感染,全家都可能感染。
检查建议用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治疗推荐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拉唑+铋剂)
2、对症治疗
如果没有任何不舒服,也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报告也没问题,那就不用吃药,改善生活习惯即可;
如果有不舒服的症状,就需对症治疗了。
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怎么治疗也还是很讲究的。
反酸——帮助胃酸平衡
胃胀——促进胃动力
伴有糜烂——胃粘膜保护,以隔离损害因子对胃粘膜的损伤,并促进胃粘膜的修复
如果以上都没有用,并且有睡眠不好情绪不佳——需要抗抑郁或焦虑
3、改善生活习惯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说很多人都有,占胃镜检查的60%,因为影响因素太多,难以完全消失,但只要根除幽门螺杆菌、适当注意饮食、调节情绪、规律生活,大多数人能控制症状,病情也就不会进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