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
微信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

微信公众平台

洛阳新里程医院肠胃镜|看胃病|无痛肠胃镜检查|胃镜肠镜|消化科
7*24小时服务热线:
0379-66689995
健康资讯

肠息肉是怎么长出来的?要不要割?

作者:创始人 日期:2024-08-11 人气:1202

大肠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如果大肠里长息肉,很多人可能根本没有感觉,也有一些人会有大便变细、便血等症状。

又是一年体检季,如果经肠镜检查出来大肠息肉要不要紧?和癌症有没有关系?怎样保护肠道健康?今天来聊聊~

肠息肉到一定年纪都会有么?

大肠在人体的主要功能是:

1、形成和暂时储存粪便,

(通过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和电解质完成)

2、为人体提供短链脂肪酸和维生素。

那么肠息肉是啥呢?

其实就是多出来了一块或多块肉。

肠息肉通常没有明显症状,

但也可能发生腹部不适、腹胀、

排便习惯改变、腹泻和出血,

巨大息肉可导致肠梗阻。


这块肉从结肠上皮长出来,

可以在结肠粘膜面上看到,

是向肠腔内突出的一种赘生物。

1723445830156.png

尚未癌变的息肉仅向内生长,

局限于粘膜上皮层,

不会突破肠粘膜。


结肠息肉和年龄有明确相关性

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

结肠息肉的高危因素包括:

高龄/男性/结肠癌和息肉家族史,

吸烟/饮酒/肥胖,

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肠道粘膜的损伤/炎症/感染等

大肠息肉要紧么?

大肠息肉分为两种:

1、肿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锯齿状病变/遗传有关息肉综合征)

2、非肿瘤性息肉。

(包括增生性/幼年性/炎性/错构瘤性息肉)

只有少数(≤5%)的腺瘤,

经过7-10年会进展为癌症。


不过,85%~90%的结直肠癌,

由结直肠腺瘤转化而来,

而约2/3结肠息肉为腺瘤,

因此,大部分结直肠癌和息肉有关。


早期干预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因此在临床肠镜检查中发现肠息肉,

应当予以积极处理

但是,对于肠息肉,

就算是腺瘤,也不用太过紧张。

腺瘤性息肉的生长速率不尽相同,

也不一定呈现线性趋势,

大部分小型息肉生长极为缓慢。

(平均每年0.5mm)

只有进展期腺瘤的进展风险更高。

(>10mm、伴高级别异型增生或有绒毛成分)


总而言之,对于肠息肉来说,

癌变率主要与组织学分型、瘤体大小、

瘤体生长方式及上皮异型增生有关。

(意思就是:需要医生专业判断)

因此:发现结肠息肉并积极处理后,

规律随访结肠镜即可。


肠镜是什么样的过程?


肠镜检查的过程:

在使用药物使患者肠道清洁后,

医生会将一根末端带有

摄像头和光源的细管从肛门进入,

穿过直肠、结肠直到回肠末段。

肠镜可通过镜身前端的微型图像传感器

1、获得直肠及结肠粘膜侧的清晰图像,

检查期间医生可能会发现:

粘膜充血/溃疡/息肉/憩室甚至肿瘤等。


如果配备特殊光及放大系统,

2、可以发现分析大肠粘膜的微小变化。


3、在镜检期间还可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

即采集少量结肠粘膜组织做病理组织学诊断。

4、肠镜下可以做很多超级微创治疗:

息肉摘除/肠镜下止血,

和早期结直肠癌的粘膜下剥离等。

大肠息肉割除后要注意什么?

1、复发的风险

有分析研究显示,

肠息肉切除后1~5年的复发率分别为

37%、47%、41%、48%、60%。

因此切除肠息肉后的患者,

术后1月内若出现:

剧烈腹痛/呕血/便血/黑便等,

需即时就诊。

术后建议长期随访定期结肠镜检查,

以评估息肉是否复发或新发,

同时对于有癌变风险的患者,

其亲属需要更早接受息肉和结肠癌检查。

2、消化系统其它疾病的风险

有研究表明结直肠息肉与

食管肝脏胰腺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


一方面由于P53、APC等基因的突变

在导致肠息肉发生的同时

也容易导致胃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炎等。

另一方面疾病与外界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血脂、年龄、性别等因素,

所以大肠息肉发生的同时,

如果导致疾病的土壤没有改变,

(相应的高危因素还在)

其它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很容易发生的。

怎样保护好大肠?

1.增加纤维素的摄入。

(多吃水果、蔬菜

纤维素有利于粪便排出;

刺激肠道运动,

缩短粪便停留时间,

减少有害物质对胃肠的毒害作用。

因此纤维素有益于预防便秘、痔疮、

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生。

2.积极运动。

经常运动可以通过免疫细胞及骨骼肌

产生丰富的活性氧,减少氧化应激,

从而降低结肠息肉复发的风险。

并且运动可以通过促进肠蠕动

来减少肠黏膜与致癌物质的接触,

从而减少结肠肿瘤的发生。


3.限制体重、戒烟限酒。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