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比较讨厌的一种常见病,因其有一定的癌变几率,使很多人谈虎色变。但是它的发病率却非常高,尤其在中老人群体中,胃镜检出率几乎达到了一半。
萎缩性胃炎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因为萎缩性胃炎一旦伴随有重度的肠化或不典型增生,就是真正的癌前病变了,离胃癌只有一步之遥。
萎缩性胃炎由什么原因引起?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解放军总医院等6个医院报告经5~8年的随访观察浅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20 .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2,遗传因素也很明显
有亲属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放射:放射治疗,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4、缺铁性贫血:
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badanoch报道缺铁性贫血50例,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5、其他慢性病:
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
6,体质因素: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着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7、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8,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所以在治疗慢性胃炎的重中之重就是治疗幽门螺杆菌。
9、药物因素
长期持续服用一些损伤胃粘膜的药物。
10、免疫因素
胃体腺壁细胞除分泌盐酸外,还分泌一种黏蛋白,称为内因子。它能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外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使之不被酶消化。当体内出现针对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时,自身免疫性的炎症反应导致壁细胞总数减少、泌酸腺萎缩、胃酸分泌降低。
这些药物要慎用、或禁用
第一类:消炎止痛药
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类风湿、软组织损伤、风湿病、心血管病及退热。
常用药物有消炎痛、炎痛喜康、萘普生、布洛芬、优布芬、阿司匹林等。
最近有报告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服用此类药物发生溃疡病的风险要比未服用比类药物者高2~6倍!
第二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常用于抗过敏,治疗肾病、血液病、内分泌病及休克抢救等。常用药物有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醋酸可的松等。
第三类:盐酸、蛋白酶或促两者分泌药物
治疗高血压病药物常用药物有胃酶合剂、稀盐酸、胃蛋白酶、利血平、降压灵、组胺、烟酸、五肽胃泌素等。
第四类:其他药物
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盐酸布酚宁、脑脉康(扩张血管药)、谷维素(治疗神经症)、镇静安眠用的水合氯醛等。
以上这些药物大量及/或长期使用时要谨慎!必须用某类药物时,可请医生选择其中不良反应较小者,使用时间尽量不要太长,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也可并用某些胃保护药,尽量避免空腹用药,这些都是有益的举措。
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如何调养?
首先,对疾病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避免精神紧张,保持情绪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
同时,饮食方面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进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坚硬、过热、过咸、熏烤、腌制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饮浓茶、咖啡;
也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①戒烟、忌酒;
②避免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
③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就诊接受胃镜及病理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以防万一;一旦发展为不典型增生,要及时行内镜下治疗。
④如遇症状持续加重、消瘦、厌食、黑便等情况应及时胃镜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