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胃病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一点,但是大多数人在胃病的处理上都太过轻忽,认为胃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不及时检查和治疗,以至于给自己增添了不少痛苦,还致使疾病不断加重。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我们生活中也不少见,比较多见的症状是恶心、反酸,但是很多人都对其置之不理。
专家提醒:胆汁反流行胃炎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不仅会引起胃溃疡、胃癌肺炎等危及生命疾病,是个健康的多面杀手。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粘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
胆汁为什么会发生反流?
正常情况下,幽门口是收缩关闭的,当胃内食物经胃蠕动排入十二指肠时,幽门口舒张开放,食物排空后,幽门口又收缩关闭,从而可防止胆汁反流入胃。
但当出现下述情况时,诸如胃部分切除术后,施行过迷走神经切断和幽门成形术、胃肠吻合术后,进行过胆囊摘除术,先天性幽门口关闭不全和中老年人脏器发生了生理性退行性改变等,可破坏幽门口的“把关”作用,于是就可发生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哪些具体症状?
胃部饱胀感或不适,往往饭后加重,或有胃痛,或胃部发凉,可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严重的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胆汁反流易造成胃黏膜损伤:
胆汁反流时,十二指肠液中的胆汁(内含胆酸)、胰酶和卵磷脂等可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作用。
缘由是,胆酸可溶解胃中的黏液(黏液有保护胃黏膜作用)和破坏黏膜表层细胞,这样就导致了胃酸直接剌激胃黏膜使之受损:进入胃内的胆汁,还能激活卵磷脂A,使卵磷脂变为溶血卵磷脂而破坏细胞膜;
另外,当碱性的十二指肠液与酸性的胃液中和,胃窦pH值(酸碱度)接近中性时,可激活胰酶引起胃黏膜损伤。
还有,胆囊切除后此病的发病率也增高,这与十二指肠内一天24小时都有胆汁不间断地流入有关。
胆汁反流性胃炎如未有效治疗,危害巨大,不仅会引起消化道疾病,甚至可引起呼吸系统发生病变,是一个多面杀手。
具体危害:
1、引起胃部癌变
由于胆汁反流至胃内,胆酸可溶解为保护胃粘膜的粘液、破坏黏膜表层细胞导致胃酸直接接触胃粘膜,直接伤及胃部,可导致上消化道炎症、溃疡和肿瘤,也就是说长期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发生胃癌。
与上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的发生都有重要关系。
2、破坏呼吸系统
胆汁反流性胃炎除可致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蚀咽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临床上称之 Delahunt综合征。
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尚可致吸入性肺炎此外,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早期胃癌70%以上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类似于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泛酸,噯气,恶心,偶有呕吐等。
因此患者在出现胃部不适时,应该及早到做检查,排除胃癌。
提醒:上述方法仅供参考,不得擅自服用,用药前须咨询医生。